萧克高居开国上将第一名,后来为什么销声匿迹了(萧克是开国上将吗)

2024-06-05 49阅读

开国第一上将究竟是谁

许光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光达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卓著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9年6月3日逝世,终年61岁。许世友 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

第1名、萧克(190014-20024),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第2名、李达(190019-199012),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第3名、张宗逊(190007-199014),时任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萧克是近年来最后远去的3位开国上将之一[另两位,一是杨成武,活了97岁,另一位是吕正操,105岁]。萧克给我们留下了百岁开国第一上将的美名。

年9月27日,我军举行了极其隆重的授衔典礼,我军很多将领都成为了被历史铭记的开国将军。在这些将领中,粟裕将军成为开国第一大将,那么我军的开国第一上将,第一中将和第一少将究竟花落谁家呢?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这件事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位元帅和上将分别是朱德元帅和粟裕大将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开国上将萧克生平

萧克(1907年7月14日—2008年10月24日),原名武毅,字子敬。乳名克忠,湖南嘉禾泮头小街田村人,黄埔军校四期毕业。1925年萧克投笔从戎,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和长征,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红六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等职。

年6月,萧克同志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军事训练部部长。在组建军训部机关的同时,着重抓了筹建军事学院、组织编写军事条令和指导全军军事训练等主要工作。 1954年11月,萧克同志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4月,兼任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负责全军的教育与训练。 1957年11月,任训练总监部部长。

年,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新中国第一次授衔仪式,共计55人被授予上将军衔,而在这其中,关于萧克的军衔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议论,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以萧克的资历和军功,至少也评得上大将,最终却只评得一个上将 ,虽然他的名字排在上将的第一位。

萧克高居开国上将第一名,后来为什么销声匿迹了(萧克是开国上将吗)

文可挥毫赋诗写尽天下山河,武可弃笔从戎扫平世间不公,他于书香之中闻不平愤而弃笔,又在天下安定之时起书写山河。萧克老将军的人生是精彩的人生。也正是由于有萧克将军这样的前行者,如今的生活才可以如此的美好。

萧克1907年7月14日出生于湖南嘉禾,1927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同时还集战将、军事教育家和作家于一身。他25岁当军长,27岁率领红六军团先遣西征,拉开了万里长征的序幕,29岁正式被任命为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

萧克为什么只是上将

主要是因为萧克在解放战争中没有实际指挥部队,战功小,所以,虽然资历很老 ,也只能做第一上将。肖克,1907年生,湖南省嘉禾县人。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肖、贺”是国民党从来对二方面军的通称,其中肖、贺之间矛盾表现如何萧克高居开国上将第一名,后来为什么销声匿迹了?是否是1938年120师一分为二的主要原因?据说原定(在延安)从359旅拨两个团给挺进军,到晋绥讨论决定只去一个团,到晋察冀又一个团也不去萧克高居开国上将第一名,后来为什么销声匿迹了了。

之所以许光达比萧克更具代表性,是因为红二方面军的核心来源于洪湖地区的红二军团,而萧克更能代表的是从井冈山独立出来的红六军团,最终造就了萧克成为我军的第一上将。 不过萧克上将在得知自己被授予上将之后,本人对此并没有太大的异议,反而成为其余开国将领看齐的典范。

同理,很多四方面军出身的将领也因为张国焘的原因军衔被人为的压低了。萧克上将是个老革命,和林彪一样出身于黄埔四期。萧上将十六岁就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并参加了北伐,后在叶挺部效力,并于一九二七年入党,在南昌起义失败后一路败退上了井岗山并在整编后的红四军任职。

萧克为什么只是上将 萧克将军虽然排名在上将的头一名,其实以萧克的资历和职位来讲,这个安排还是有点委曲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亿欧【官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