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南黄海训练营)

2024-06-05 66阅读

南黄海区域构造演化

1、中生代末期,印度板块向北东方向推移并与中国板块发生碰撞,在北东—南西方向上为一组张扭性应力分布,形成北东向规模较大南黄海的正断层。此后,随着太平洋板块北西西向挤压应力南黄海的减弱,区域应力场发生改变,原来中生代南黄海的坳陷地区,均在此基础上开始接受沉积,导致箕状凹陷南黄海的形成。

2、该套地层分布十分广泛,整个苏北-南黄海盆地及相邻区域的断陷盆地中几乎均有分布,最大厚度可达2000~3000m,构成苏北-南黄海白垩纪—古近纪断陷盆地的主要沉积岩系,晚白垩世时期的泰州组为一套以湖泊为主的细碎屑岩沉积(林春明等,2005,2003南黄海;曲希玉等,2005)。

3、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在北东东向—近东西向构造的背景上,被北东向—北北东向构造所复合,这一构造特征在南黄海的中部、崂山断隆带及其两侧表现得尤为突出。北东向—北北东向构造呈NE30°左右展布,凹、凸相间,东西方向上呈现为三凸三凹。

4、从这些异常特征可以看出,下扬子地块上,从陆地到海域其重力异常是连续的,并且异常的主体在南黄海地区。

南黄海(南黄海训练营)

5、黄海盆地内部的进一步划分见图15。北黄海可进一步分为海洋岛隆起、北黄海盆地和刘公岛隆起。南黄海可进一步分为千里岩隆起、北部坳陷、中部隆起、南部坳陷和勿南沙隆起。

南黄海前古近系选区依据

1、加强海域低勘探程度区的基础地质和油气地质研究,优选潜力大的领域进行油气资源战略调查与选区,重点是南、北黄海盆地、东海、南海地区北部的前古近系等领域和我国南海中南部传统疆域内发育的一系列新生代盆地。 (一)南海、东海海域深水新生代盆地 南海周缘及东海发育了大量新生代沉积盆地。

2、深水区白云凹陷、乐东-陵水凹陷和松南-宝岛凹陷是3个面积近万平方千米、厚度超万米的古近系继承性凹陷,沉积了三大套烃源岩,始新世为中深湖相泥岩烃源岩,渐新世早期为海陆过渡相烃源岩,渐新世晚期为海相烃源岩,以形成天然气为主,具有万亿立方米的资源量规模。 (4)发育有深水和浅水两大类储层。

3、在以南黄海前古近系为目的层的地球物理补充调查、提高地震资料质量的基础上,结合已有地质、地震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分析研究南黄海前新生界的分布和石油地质条件,提出该海域油气调查与勘探的重点远景区,为油气进一步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麋鹿保护区科研成果丰富,填补多项世界空白,南黄海湿地调查如何进行...

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项重大的生态调查活动于8月正式启动。由中国科学院和保护区联手实施,由蒋志刚教授,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以及丁玉华研究员,著名麋鹿专家,共同主持。

位于江苏省大丰市东南,占地78,000公顷的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滨海湿地保护区。这里的湿地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滩涂、时令河,以及部分人工湿地,林地、芦荡、沼泽地、盐裸地和森林草滩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态画卷。

盐城麋鹿自然保护区介绍中国麋鹿苑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麋鹿保护区,位于江苏省中部沿海。它拥有东亚最大的湿地面积。作为永久保护区,它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保护区、最多的麋鹿种群和最大的麋鹿基因库。

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海域,包括泥质海滩、潮上草滩沼泽、潮间盐水沼泽、入海河流河口水域、浅海水域和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原生地等自然湿地、人工湿地,以及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台条子泥湿地公园等重点保护区域。

野生麋鹿在南黄海湿地顺利地完成了第二个繁衍周期,野生麋鹿种群中已出现了重孙辈。经过10年的探索和研究,野生麋鹿种群在大自然中的数量超过100头,基本脱离了种群发展的“危险期”。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亿欧【官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